2022年7月18日,天美麻花星空视频基础医学研究所许琪团队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题为“Elevated BICD2 DNA methylation in blood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patients and reduction of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 in hippocampal Bicd2-knockdown mice”(抑郁症患者血中BICD2基因DNA甲基化升高,海马区敲低Bicd2减少小鼠抑郁样行为)的论文。研究报道了外周血Bicaudal D货物适配器2(Bicaudal D cargo adaptor 2, BICD2)基因的DNA甲基化可作为重度抑郁症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在抑郁模型小鼠的外周血中观察到类似现象;进一步研究揭示大脑海马区BICD2可能通过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
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家人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和心理负担。目前MDD的临床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访谈和问卷调查,缺乏可靠的生物标志物。DNA甲基化修饰具有稳定和可逆的性质,与复杂疾病的病程和疗效有关,在病因学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可作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图A)通过整合分析全基因组DNA 甲基化修饰芯片分析(图B)和 RNA 表达谱芯片分析(图C),寻找到目标基因BICD2;在重复验证阶段,采用不同方法通过大样本验证了BICD2 DNA甲基化的变化,并在第四组独立样本中确认BICD2 DNA甲基化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最后,在抑郁模型小鼠中,研究者检测了小鼠外周血和情绪相关脑区的Bicd2 DNA甲基化与mRNA的表达。在压力刺激下,降低小鼠海马区Bicd2的表达起到抗抑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降低小鼠海马区Bicd2的表达使得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增加,这可能是其起抗抑郁作用的原因。这些结果表明BICD2的DNA甲基化检测可能有助于重度抑郁症的诊断,同时表明BICD2参与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A. 研究流程;B. MDD患者外周血DNA甲基化芯片分析. C.MDD患者外周血RNA表达谱芯片分析
本研究工作得到天美麻花星空视频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21- I2M- 1-020)等项目的资助。天美麻花星空视频基础医学研究所许琪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修建波博士、李佳雨博士和刘泽玥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0196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