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6日,在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成立四周年之"际,天美麻花星空视频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大会。会议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推进群医学及公共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国内外群医学及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我国群医学及公共卫生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天美麻花星空视频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王健伟教授、群公学院执行院长杨维中教授分别主持开幕式和大会报告环节,分论坛分别聚焦群医学及公共卫生课程、教材、实践与师资队伍建设四大主题。
天美麻花星空视频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群公学院院长王辰院士作大会致辞,指出当前医学卫生健康领域面临的多方面挑战,其根源性症结可追溯至医学教育体系的局限性。他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传统的分解式医学教育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求,需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革新、教材内容优化及师资队伍综合能力提升等多个维度展开系统性反思与重构。王辰院长强调,医学教育是医疗与科研的重要基石,医学教育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医疗照护流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更是医德医风塑造、科研伦理确立以及创新能力与创新文化培育的关键驱动力。因此,本次大会聚焦于群医学及公共卫生教育,从大医学教育的宏观视角,深刻审视并探讨群医学及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发展方向。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沉洪兵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大力推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公共卫生院校要主动作为,构建新时代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制定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公共卫生教育方法以及聚焦特色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特别是注重国际化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升我国公共卫生人才的国际化水平,推动国家公共卫生教育事业创新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司长刘登峰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支撑。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通过推进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实用性人才培养、设置公共卫生人才项目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面对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他提出叁点期待:一是以践行大健康理念为思路,培养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二是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导向,进行公共卫生人才教育的改革;叁是教育教学注重与时俱进,将防控实践经验融入教学和学科建设。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耀天在讲话中指出群医学学科在协和医学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入选了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典范示范学科,作为全国首家“群医学和公共卫生学院”,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群医学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群公学院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创新中心为契机,为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持续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为首都和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会议举行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创新中心”揭牌仪式。该中心由北京协和医学院牵头,联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东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共建,2024年6月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建设。该中心将聚焦“十四五”国家和首都发展战略,满足国家和首都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及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需求,更好服务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
会议还举行了“群公学者”聘书颁发仪式。2023年,群公学院设立了“群公学者计划”项目,旨在遴选并激励从事群医学及公共卫生教学、科研、实践工作的高水平专家作为群公学院的师资队伍。今年,又有19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医院、疾控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获聘,进一步充实了群医学及公共卫生的师资队伍。王辰院长和杨维中执行院长为新获聘群公学者颁发了聘书。
新获聘群公学者,天美麻花星空视频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朱兰教授发表获聘感言。她通过分享女性盆底疾病防治实践,阐释了群医学理念对疾病预防与干预、降低发病率及医疗负担的重要性。朱兰教授表示将利用其专业特长,支持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科建设,也呼吁更多医生树立群医学的理念,从关注个体疾病诊治到兼顾全民健康。
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立明教授作《中国公共卫生国情及其展望》的报告,回顾了新中国公共卫生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全面展望了发展趋势。他指出公共卫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大卫生、大健康学科面对传染病、慢性病及环境健康等多重挑战,生命全过程预防保健、环境健康建设、融健康于万策及全球健康合作等策略非常重要。他呼吁公共卫生同仁要努力为实现公众健康和公共安全目标贡献力量。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全球卫生研究院院长Till Barnighausen教授作题为《Education in Population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的报告,分享了全球群医学及公共卫生教育概况以及国际群医学及公共卫生教育经验。Till教授强调群医学教育需多学科合作,并提出“T型”科学家的培养理念,即在拥有深厚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具备跨学科合作能力,呼吁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作能力的科学家,以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王辰院士作题为《推进群医学及公共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指出医学教育是健康中国和科教兴国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是直接关乎人的生命健康这一终极福祉的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基石。王辰院士强调,构建我国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之"首要任务是“明澈学理,正本清源”,即建立正确的医学教育概念、观念、体系,特别是在专业设置、学科融通应当作出符合学理的安排,在新技术领域应追求实质性创新而非仅形式的新颖。王辰院士辨析了医学、卫生与健康的内在逻辑,指出叁者各有内涵属性,“医学为学、为道、为术,卫生为行动、为路径,健康为本、为果”,“此‘叁君子’和而不同,相依成命”。他指出,群医学旨在追求群体、人类健康效益最大化、长远化,公共卫生是基于群医学原理的综合社会行动,深入阐释了群医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与价值。王辰院长强调,群医学及公共卫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引领医学价值实现、应对未来健康挑战的关键。各学科应秉持开放融通态度,医学教育要体现现代医学的重大转变,即“从单病到共病、从疾病到健康、从当下到长远、从个体到群体”,将群医学理念充分融入医学教育,培养具备群医学素养与能力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全球卫生健康事业贡献力量。王辰院士倡导要以“六域”(“促、防、诊、控、治、康”)之"道及“六宝”(“语、药、械、食、居、环”)之"术实施全方位健康照护,为医学与卫生教育,包括群医学及公共卫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内容框架与实践路径。
分论坛一
主题一 群医学及公共卫生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詹思延教授在开篇引言中阐述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多维度改革策略,聚焦于人才培养目标、能力、教学体系、方法及师资建设五大核心领域,要区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重点,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圆桌讨论环节,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强教授分享了增强专业忠诚度、技能培训及人文社科素养的经验,提出公共卫生研究应紧密围绕人群健康需求,以传染病防控为例展示了课程融合创新。哈尔滨医科大学李颖教授介绍了以学生为中心、国家引导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改革路径,倡导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雅文教授阐述了“前期趋同,后期扩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综合技能实践的重要性。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副院长黄存瑞教授展示了面向行业需求与国家战略的课程体系创新,重视全球治理与卫生政策管理能力培养,提升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国际竞争力。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马超教授分享了协和八年制及“4+4”试点班医学教育模式经验,建议纳入群医学及公共卫生课程,培养复合型医学领军人才。
王辰院士在总结中指出,群医学教育可以弥合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鸿沟,群医学教育应注重多学科性,纳多学科背景者,纳爱医爱卫生者,纳贤良之"士从事群医学及公共卫生。
主题二 群医学及公共卫生教材体系建设与改革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建明教授作开篇引言,强调教材建设需深入考量学科覆盖、版次修订及创新,特别是面对“钱学森之"问”,学科融合对教材编写提出了更高要求。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助理吴少伟教授分享课程融合经验,提出在本科生中引入“促防诊控制康”理念。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杨维中教授指出新医科的教材建设需联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的改革,鼓励教材多样性与高质量引进,迎接“新医科”挑战。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军教授主张缩减本科教材知识性内容,强化逻辑思路,促进知识融会贯通。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杨万水教授强调实践与创新并重,重视实践类教材与创新能力培养。天美麻花星空视频北京协和医院潘慧教授分享了学生调研情况,强调教材编着应服务于岗位胜任力培养与自主学习空间拓展。
王辰院士在总结中回顾了中国医学体系发展,强调了长远医学体系构架与研究生探索式学习,呼吁关注学科融通,共同推动教材体系高质量发展。
分论坛二
主题一 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实践教学改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施小明副主任在开篇引言中针对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新形势,提出从政策优化、全链条体系构建、质量内涵强化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四方面着手,完善协同育人及“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考核。
中国疾控中心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颁贵贰罢笔)主任马会来研究员强调了提升疾控人员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建议高校课程与考核要以疾控机构工作需要为导向。海南省疾控中心原主任罗会明主任医师回顾倡导临床与公共卫生的融合,要引入“干中学”,促进高校与疾控机构的协同。安徽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叶冬青教授在发言中呼吁惭笔贬与顿谤笔贬培养要回归公共卫生实践初心,强化多学科交叉。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俊玲教授分享了实践教学提升策略,强调了考核评价机制对协同融合的关键作用。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红妹教授介绍了教学实践共同体建设经验,提出了“公共卫生+齿”与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珏教授呼吁高校与疾控机构开展深度融合,培养能将公共卫生理念应用于各岗位的复合型人才。
主题二 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潘安教授在开篇引言中介绍了该学院目前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现状和困境,强调通过调整评价体系、精准引才等措施优化师资结构。
海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宁毅教授分享了新学院建设中的挑战与人才引进策略,呼吁社会支持,促进学院向科研教学型转变。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常务副院长潘杰教授强调了师资质量提升与教学科研要保持平衡,要探索有组织科研路径。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国清教授阐述了当前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提出通过创新评价体系与跨学科合作来优化团队建设。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罗力教授分享了资源拓展与人才策略的创新,特别是校企合作对师资建设的作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助理林华亮教授介绍了精准引才与人才关怀机制,以此促进人才融入与发展。
最后王辰院士总结强调师资作为公共卫生教育核心要素的重要性,呼吁扩大师资队伍,推动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融合,构建适应大健康需求的多元化公共卫生教育体系。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7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公共卫生学院的专家学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各省、市级疾控中心的权威专家及骨干,以及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内群医学及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等200余人现场参会,通过各直播平台参会人员达126万人次。
中国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大会是天美麻花星空视频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的我国群医学及公共卫生领域学科发展大会,其宗旨与作用是传播群医学及公共卫生思想与理论,凝聚发展共识,整合跨领域资源,践行群医学行动,为国家群医学学科发展和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建设献策献力,推动国家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自2020年7月16日成立四周年以来,已举办多次群医学及公共卫生论坛和大会,已成为推动我国群医学及公共卫生教育事业发展的高端对话机制,将持续助力我国群医学及公共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群公学院
编辑:戴申倩